铁矿(外伤明显 内伤严重硬伤致命)

为尽快开采出矿见效益,江西一家铁矿上演着疯狂采矿的闹剧。在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主排水系统、主供电系统均未形成,安全设施未竣工验收的情况下,肆意非法采矿。本应属于基建阶段的该矿,首采中段的一段矿体居然已基本回采完毕,以采代建问题令人瞠目结舌。

这个重大隐患在今年2月由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对江西萍乡、赣州两市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督导检查时被发现。值得注意的是,该矿问题并非个例。

督导组成员表示,国内小型地下铁矿(年产量30万吨以下)以采代建问题十分突出,而且依法办矿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基础薄弱,风险隐患极大,可谓“外伤明显、内伤严重、硬伤致命”。

然而,与上游伤痕累累形成反差的是下游市场的朝气蓬勃。据海关总署数据,从2017年到2021年,铁矿石进口价格持续走高,从平均每吨482元增长至1162元,特别是2021年以来,铁矿石价格频繁高位震荡,市场供不应求,今年更可能有更大幅度上涨,众多小铁矿为此疯狂逐利。一边是利益,一边是安全,矛盾似乎不可调和,但亡人事故频发,警钟频响,引人深思:羸弱的小铁矿到底该何去何从?

伤痕累累——

“疯狂采矿”闹剧注定是一场悲剧

“这些密闭墙是干什么用的?是不是边搞基建、边采矿?这些坑道是不是与偷采有关?”在江西省萍乡市一家小铁矿,督导组在井下看到密闭墙和曲折的坑道后,向相关负责人严厉发问。该负责人一时语塞,支支吾吾闪烁其词。

督导组进一步排查发现,该矿虽为基建矿山,但设计首采-20m中段矿体居然已基本回采完毕,属于严重的以采代建、非法采矿行为。

实际上,该矿自2018年基建开始后,施工方面一直由矿山企业自行施工,但该企业根本不具备任何施工资质,建设质量难以保证。

“该矿没有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甚至连主排水系统、主供电系统都未形成。”督导组专家对此表示担忧,“该矿年设计生产能力10万吨,产量不大,但以采代建行为风险巨大,无异于一个不定时炸弹。”

“外伤明显、 内伤严重、硬伤致命”,羸弱的小铁矿该何去何从?

江西一小铁矿井下主要巷道多处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木支护方式。

据了解,此类问题在全国小型地下铁矿开采中非常普遍。随后,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在辽宁省开展督导检查时发现,铁岭市一家小铁矿同样存在不按设计建设的问题。

据检查组专家介绍,该矿台子沟——罗家沟采区至今仍在基建期,但原设计中的-45m、-85m首采中段目前已无矿可采。更令人揪心的是,该矿未按要求在-190m最低中段建立排水系统,且在矿井通风系统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即开始上部-125m中段的基建施工,同样是边建边采,同样是置工人生命安危于不顾。

“以采代建问题之所以风险极高、危害极大,是因为排水、通风、供电等主要安全设施都未建成和验收,无法为采矿作业提供安全保障,贸然采矿极易酿成透水、中毒窒息等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督导组专家忧心忡忡地说。

“外伤明显、 内伤严重、硬伤致命”,羸弱的小铁矿该何去何从?

辽宁铁岭县一铁矿井下独头掘进工作面通风混乱。

“疯狂采矿”的闹剧注定是一场悲剧。近年来,国内小铁矿亡人事故频发。2022年9月2日,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桃树峪铁矿在基建过程中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4人死亡、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约3500万元。事故调查报告显示,事故直接原因就与未按设计施工有关。

“完成基建工程是一家矿山企业投入生产的必要前提。一些小铁矿以采代建,盲目追求短期利益,人为造成重大安全隐患,极易诱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严重人员生命财产损失,必须予以严厉整治。”督导组专家说。

根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提供的数据,近年来我国非煤矿山领域约80%的较大事故、90%以上的重大事故都发生在小型矿山。小、散、差成了小型矿山不光彩的注脚。当前,在高额利润诱惑下,在黑暗的地下深处,一些小铁矿正蠢蠢欲动,而这种“要钱不要命”的逻辑,终将使其自食恶果。

“外伤明显、 内伤严重、硬伤致命”,羸弱的小铁矿该何去何从?

辽宁一小铁矿主排水系统未建,采用临时水泵排水。

沉疴宿疾——

“先天不足”致许多小铁矿违法开采成为必然

据资料显示,2012年以来,矿产品价格处于长期低迷状态,导致不少小型矿山长期停产,绝大多数矿山投入不足,设施设备老化加剧,安全管理水平下降。2020年以来,矿产品价格持续上涨,随后虽有所回调,但前期价格突然暴涨、高位震荡刺激了矿山生产建设意愿。

因此,不少企业受利益驱动,不顾自身条件强行开工,超强度生产、私挖乱采、以采代探、以采代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又疯狂重演,事故反弹风险加剧,给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造成巨大压力。

许多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疯狂显然是受利益驱使,但造成巨大安全风险的最主要原因,是其自带严重的“内伤”和“硬伤”。“可以说,许多小铁矿根本不具备合法开采的条件,其违法行为成为必然。”一位行业专家评价道。

今年2月26日,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贵民镇五铜包铁矿(设计年产规模6万吨)发生顶板垮塌,造成8人死亡。

“小铁矿普遍先天不足,经济实力不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条件较差,开采环境极其恶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流于形式、弄虚作假,不少小铁矿的巷道高度连1.5米都不到,掘进工程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而是跟着矿脉走,好像瘸子走钢丝,风险能不大吗?”督导组成员对小铁矿安全生产现状表示极大担忧。

督导组专家告诉记者,小型矿山不按设计施工开采的问题非常普遍,表现在矿区面积狭小、地质勘探资料不全、资源条件不清,一些设计单位出具的安全设施设计方案不合理、质量不高,不满足规范规程要求,甚至一味迎合业主要求,所做的设计大部分都在造假,排水、通风等生产系统混乱。

“多数小型矿山采用边探边采、采富弃贫、挖浅甩深、吃肥丢瘦等掠夺式开采模式,靠以采代建挣快钱,再根据探矿情况每2年至3年对设计进行一次变更,进入不断用新的安全设施设计掩盖过去违法违规行为的恶性循环,而且这些问题都深埋地下,难以察觉。”督导组专家说。

风险隐患触目惊心,专业人才也面临严重短缺。记者调查发现,全国矿山专业人才整体短缺,出现20年人才断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小铁矿根本无法吸引到专业管理人员为其服务。有的小铁矿甚至聘用退休人员为其违法开采打掩护。

业内人士透露,小铁矿普遍采取外包开采的方式,多为一包了之,以包代管。一些小铁矿老板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尽最大可能降低外包工程费用,不断压榨外包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承包队为降低成本,只能乱采滥挖,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现场安全管理沦为空谈。

此外,小型矿山负责人依法办矿意识淡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小型矿山企业老板普遍缺乏长远规划,矿产价格高时就疯狂乱采滥挖,价格低或政策紧时就停产停业,这种时停时开的行为更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而实际控制人本着“企业效益好就继续经营,效益差就卖掉”的想法,常常躲在后面遥控,所谓的法定代表人和矿长基本不起作用,规避个人风险不履职,安全生产不可能得到保证。

虽然经过各方坚持不懈的努力,后又开展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国金属非金属矿山数量由2012年的7万余座减少到了现在的2.7万座,企业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矿业开采秩序得到显著改善。但是,全国两千余座铁矿地下矿山中,小型矿山占比仍高达80%以上。

督导组专家告诉记者,从全国范围多次检查调研发现,铁矿行业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铁矿分布密集、小铁矿占比高的地区。与大型铁矿相比,小铁矿安全生产问题更为突出,更容易引发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

刮骨疗伤——

产业结构亟待调整,走集约化高质量发展道路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无论从安全角度还是发展角度看,我国铁矿行业的核心问题都是产业结构问题——小型矿山占比太高,“这是致命弱点”。

据了解,我国铁矿石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较短缺,加之国内铁矿石品位较低,导致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每年超过80%。

“小型矿山工艺落后,矿权分割零散,资源回采率普遍不到三分之一,造成巨大宝贵资源浪费,严重影响我国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如果采用集约化开发的模式,回采率能达到80%至90%。”督导组专家说。

除此之外,督导组成员又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小型矿山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微乎其微,偷税漏税等非法违法问题突出。而且,当地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很多地区抱着金饭碗要饭吃。”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在一次调研中发现,华北地区某县培育了3个大型矿山企业,仅其中一个企业一年上缴利税近5亿元,而该县其他20多家小型矿山的纳税总额不到3000万元,但政府为监管和开采后治理遗留问题投入的财力远远大于3000万元。

在采访中,一位矿山监察人员用5句话概括了小型矿山的危害,即“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牺牲了安全、腐蚀了干部、破坏了当地政治生态”,因此才会有“腐蚀一个基层监管人员比上一台设备要便宜得多”的说法。

“小型矿山在不能实现规模效益情况下,只能通过压低成本来获利。企业不获利来谈安全,注定是做表面文章,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就是猫鼠游戏。”这位监察人员说。

监管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地区在铁腕治差上决心不足、力度不够,同时说明各地在治理小铁矿问题上缺少治本之策。

核心问题已浮出水面,铁矿行业终将面临一场重大变革。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大型化、集约化、智能化是这场变革的方向。

“大型化、集约化开采可以实现规模效益,降低单位矿石开采成本,使部分低品位铁矿资源开发实现盈利,对扩大我国铁矿资源量、提高铁矿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型化、集约化开采可以降低单位采出矿石的安全投入和安全风险,对于安全发展意义重大。此外,通过智能化建设可减少井下作业岗位和危险区域作业人数,提升矿山本质安全水平。”业内人士说。

“当前要多条腿走路,要抓住关键环节,瞄准致命弱点,坚决杜绝无证开采、以探代采、以采代建、不按批准矿种、超出批准矿区范围开采等违法行为,淘汰部分安全生产条件落后的微型或小型矿山。” 督导组专家指出,当务之急要抓紧解决小铁矿非法采矿行为,同时着眼于本质安全,谋划治本之策。

专家建议,要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系统梳理矿山采矿权,合理设置采矿权数量,不断优化开采布局,推动矿产资源整合,提高铁矿最小开采规模、最低服务年限标准,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从源头上解决“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等问题。

同时,要严把批复关,严格安全准入。对于无法正规科学部署生产系统的,应严格矿权准入,严格审核矿山开发利用方案。要严格铁矿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进一步提高建矿安全标准和水平,对于边建设边生产的基建矿山,及时撤销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批复,并依法给予重罚。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加强动态监管,及时注销到期不申请延期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对于证件即将到期、资源枯竭、长期停工停产的铁矿,加大检查执法频次,不符合条件的,及时暂扣或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此外,要大力推动矿山产业转型升级,做实做细“三个一批”实施方案,关闭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在生态红线范围内、资源枯竭或储量少、没有发展前景的矿山;整合一批开发同一矿体、开采相互影响的矿山;提升一批资源禀赋好的矿山。对保留下来的矿山,不能简单地矿和矿合并或“原地踏步”式改造,防止假整合、假技改或以技改为名逃避关闭。

“要下决心综合运用资源规划、矿权准入、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拿出刮骨疗伤的决心和魄力,坚决杜绝以采代建、不按设计建设生产等违法违规问题的出现,实现铁矿行业高质量发展。”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作者:本报记者 田硕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2023年3月30日三版 原标题《先天不足,后天带病,一些小型铁矿以采代建问题泛滥,安全隐患突出,可谓“外伤明显、 内伤严重、硬伤致命”—— 羸弱的小铁矿该何去何从?》责任编辑:富强

●编辑:庞舒月

您的点“赞”和“在看” 是对应急人最大的鼓励
发布于 2023-04-09 05:04:11
收藏
分享
海报
264
上一篇:停止兑换美元(USDC 的美元挂钩失误) 下一篇:正邦科技雪球(公司让员工办理养殖贷正邦科技网传内容与事实不符)
目录